简介:1926年春天,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晏阳初,决定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广至农村,以解决中国普遍存在的愚昧、贫困、虚弱、私心问题。在京的定县乡绅米迪刚回国后曾在家乡推行自治维新,他邀请晏阳初前往定县推行平民教育。北京军政府官员看到平教会在中国的影响力,想让晏阳初离开平教会服务军政,以800万元作为条件,但遭到晏阳初的拒绝。晏阳初一行前往定州进行社会调查,亲眼目睹定州农民因文盲而受骗的情况。一名农民秦老窑在借贷时因不识字,被骗20元写成200元,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无法申冤,感到绝望想一死了事。这些案例深深触动了晏阳初,坚定了他深入农村推行平民教育的决心,希望帮助农民摆脱愚昧、贫困、虚弱和自私的困境,让他们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1926年春天,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晏阳初,决定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广至农村,以解决中国普遍存在的愚昧、贫困、虚弱、私心问题。在京的定县乡绅米迪刚回国后曾在家乡推行自治维新,他邀请晏阳初前往定县推行平民教育。北京军政府官员看到平教会在中国的影响力,想让晏阳初离开平教会服务军政,以800万元作为条件,但遭到晏阳初的拒绝。晏阳初一行前往定州进行社会调查,亲眼目睹定州农民因文盲而受骗的情况。一名农民秦老窑在借贷时因不识字,被骗20元写成200元,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无法申冤,感到绝望想一死了事。这些案例深深触动了晏阳初,坚定了他深入农村推行平民教育的决心,希望帮助农民摆脱愚昧、贫困、虚弱和自私的困境,让他们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