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第43集 分集剧情介绍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第43集 分集剧情介绍

赵承宗怀着沉重的心情,亲自将他父亲赵普的书信交给刘温叟,希望他能够代为呈交皇帝。这封书信中,赵普表达了他愿意变卖家产以偿还所占的钱款,并表示愿意以自杀来警示他人。最后,赵普还建议皇帝立自己的长子为德昭太子。赵匡胤看完书信后,决定让刘温叟主审赵普的案件,并表示关于立太子的事情将来再议。程德玄奉皇帝的旨意前往宰相府为赵普治疗,并在离开后立即赶到开封府衙向赵光义报告了赵普书信的内容。 符蓉担心皇帝让程太医为赵普治疗,可能会对赵普宽大处理。而赵光义则担心刘温叟过于保守,可能会对赵普从轻处罚。这让两人非常忧心。幸运的是,皇帝并没有立即应允立皇太子的请求。 赵匡胤近半个月以来没有出席早朝,他时好时坏,圣人华洋对此非常伤心,京娘常常进宫安慰她。赵匡胤清醒的时候开始考虑继承皇权的安排,他考虑了皇长子德昭,但发现他能力低下;他也考虑了皇次子德芳,虽然聪慧却还很年轻;至于兄弟赵光义,却不符合赵匡胤的期望。这件事让赵匡胤心力交瘁。 刘温叟审理赵普的案件后,赵普进宫请罪。一个月不见,赵普的头发和胡子都已经变成花白。赵匡胤见到他感到惊讶,赵普解释说他一直担心皇帝的健康状况,几天没有合眼,一夜之间变得苍老。赵普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过于自负,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局,他只求能够自杀以示天下人。赵匡胤感慨赵普对大宋的忠诚,对他在大宋的卓越贡献表示敬佩,并且考虑到赵普自愿变卖家产的情况,决定从轻处理此事,让赵普离开京城担任官职。赵普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竟然还能保住性命,他心怀感激,磕头谢恩。在临走前,赵普再次劝告赵匡胤迁都洛阳或长安,他已经发现赵光义有意控制京城,企图夺取皇位。然而,赵匡胤并没有过多考虑赵普的建议,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到了开宝六年,由于赵普被罢相,一系列人事变动重新进行调动。赵匡胤下诏,加封赵光义为晋王,位高于宰相,但仍担任开封府尹。沈义伦成为宰相,负责政事堂。卢为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办理事务。高怀德担任枢密使,张永德接替高怀德成为马步兵指挥使,高有邻则成为大理寺卿。赵普被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并被赐予同平章事的称号,他的儿子赵承宗成为礼部员外郎。开封府内的众人都为赵光义晋升为晋王而庆贺。朝廷百官普遍认为此时的封王意味着赵匡胤有意在百年后将位子传给赵光义。 雷有邻和卢多逊想趁胜追击,上奏请求处决赵普。赵光义为了避免让皇帝产生疑虑,决定不再与实际权力不大的赵普纠缠。就在这时,程德玄送来了一封密信,称皇帝的病情明显好转。赵光义看后神情失望,众人默然无言。 徐蕊心系赵匡胤,进入勤政殿后并没有客气的口吻。赵匡胤并没有责怪她,反而听到徐蕊巧妙地称赞自己是一位好皇帝,他非常高兴。他让徐蕊扶着自己在御花园中行走,并答应除了重大节庆外,不再饮酒。 深夜,圣人华洋来到勤政殿陪伴皇帝,赵匡胤让她多关注德芳的读书事宜,并打算任命魏仁浦为太傅。华洋知道皇帝已经决定将位子传给次子德芳,心中非常高兴。整个开封府衙的书房依然亮着灯火,畅通无阻。楚昭辅觉得魏仁浦被任命为太傅教导皇次子德芳,很有可能是为了将来传位给皇次子。卢则提出应该迅速作战并解决问题,已经准备好了无色无味的毒药。赵光义非常愤怒,他不允许手下有任何杀害君主的意图,否则他们将会自食恶果。此时,皇帝打算讨伐南唐,这是大宋的重要使命,赵光义决定等到南唐平定后再做打算。在崇元殿上,陈承昭回复说战船已经建成,楚昭辅也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但赵匡胤还是对长江的天险感到担忧。这时,江南的儒士樊若水因为对南唐国主李煜不满,以钓鱼为名调查了采石矶附近的水文情况,并绘制了详尽的图表。赵匡胤收到这个图表后非常高兴,他在采石矶上建造起浮桥,为讨伐南唐做好了准备。南唐国主李煜收到大宋的国书,称大宋皇帝思念他,并邀请他到汴京见面。李煜知道如果去了,就无法回到自己的国土,相当于是把南唐拱手相送;如果不去,大宋必然会借口发兵。因此,李煜写信慌称眼睛有病,不能赴汴京。他还写信给吴越国主钱弘俶,请他们联手抵抗大宋。赵匡胤以南唐轻蔑大宋为借口,命令高怀德率领军队讨伐南唐。大宋军队连续战胜敌军,吴越国也派兵帮助大宋攻打南唐的常州。徐蕊的叔叔,南唐翰林学士徐铉主动请缨前往大宋,劝说赵匡胤撤军。但是赵匡胤直接点明了不容他人干涉自己权力的道理,并劝他回去奉劝李煜早日投降,以免祸及全族。在福宁宫里,叔侄二人见面。徐蕊劝说叔叔应该理解赵匡胤统一天下、消除百姓战乱的抱负。徐铉默默无言。

上一集分集剧情(第42集)